中新網呼和浩特11月4日電(李愛平 啟默)4日,記者從內蒙古通遼檢驗檢疫局獲悉,為促進貿易便利化,提高通關效率,該局從2015年10月26日起,開始實行原產地證無紙化申報。
原產地證是指以電子信息替代紙質單據,實現電子數據即報即審,審核合格后,申請人僅需攜帶已繕制的原產地證書辦理原產地證簽證手續,免于提交紙質單據原產地證申報方式,極大簡化了原產地證申報手續。
據了解,8—10月,該局為企業出具原產地證書僅391份,金額2895萬美元,同比下降3.17%,59.01%。通遼是大宗產品進出口聚集地,原產地證是產品出口的晴雨表,原產地證直線下降,說明出口產品量也隨之下降。
內蒙古通遼檢驗檢疫局會同海關等相關部門,下企業走訪調查,做出實質分析結果,究其原因是由于國內生產成本高且需求量大,產品絕大部分自產自銷,國外價格偏低致使國內成為主戰場,另一方面因素是企業在申請原產地證上等待時間長、程序繁瑣。
該局為解決當下企業面臨困難,于本月26日起實施原產地證無紙化申報,為企業在出口及關稅優惠上解決問題。這是繼取消原產地企業年審后,通遼檢驗檢疫局推出的又一項原產地簽證便利化措施。
該局要求,檢驗檢疫誠信管理評級在A級及以上原產地證備案企業,按要求建立無紙化申報檔案和相關制度,在風險可控情況下,均可采用原產地證無紙化申報。
數據顯示,1—10月,該局累計為企業出具原產地證1682份,金額達1.48億美元,原產地簽證有所回升。(完)
(責任編輯 :葉瑋)
[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