昨日,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,前三季度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.2%。而我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,預計增長8.3%,高于全國2.1個百分點。
保持湖北發展快于全國、中部領先地位,工業是力扛下行壓力的脊梁。
下行壓力化為轉型動力,工業是經濟“牛鼻子”
當下,世界范圍內的新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,與我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,形成了歷史性的交匯。
面對結構調整,我們“兩難”交織。產能過剩、融資難、融資貴,實體經濟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境,那我們還要不要大力發展工業?
時代給出了答案。
放眼世界,工業,尤其是制造業,曾被美國等發達國家認為是“夕陽產業”,失寵于投資者。然而,金融危機后,“去工業化”向“再工業化”快速轉身。“皮之不存,毛將焉附。”工業與服務業的關系,好比皮毛,工業發展了,服務業就有了發展的基礎。
工業是湖北的基礎性優勢。當前,全省工業經濟總量擴大、質量提升、位次前移、高于全國、快于中部。科技資源富集,工業化又正處于中后期加速階段,四化同步、并聯推進的后發優勢明顯,工業發展的潛力空間和回旋余地更大,為穩增長提供了更大空間。
堅持發展工業不動搖,抓緊制定《湖北制造2025》、“互聯網+”等重要政策,將為應對經濟下行壓力提供強大支撐。
淘汰落后產能,早轉型早主動早受益
夕陽的余暉下,林立的高爐裝備,早已爐停火熄。工程機械的轟鳴聲中,高爐部件正逐一拆解。11月底,昔日的鄂州地標、鄂鋼544高爐,將永遠從人們的視線中消失。
上世紀70年代末投產的544高爐,曾是鄂州的驕傲,被鄂鋼人稱為“新煉鐵”。然而,時代大潮沖刷下,“新煉鐵”逐漸斑駁。
9月22日,省經信委發布2015年淘汰落后產能公告,要求在今年12月前,拆除544高爐,淘汰年產65萬噸煉鐵產能。
隨著鄂鋼544高爐的拆解,我省“十二五”淘汰落后產能任務全部完成,且鋼鐵、水泥、平板玻璃等,均大幅超額完成淘汰任務。
淘汰落后產能,損失的工業產值數以百億計。但是,其為先進產能讓渡出了環境容量和市場空間,產生的價值不可限量。
早轉型、早主動、早受益,加減之間,我省工業投資質量優化,發展后勁十足。
技改投資提速。1-8月,全省完成工業技術改造投資2942.3億元,同比增長27.8%,增幅加快2.7個百分點,增速居全國前列。
制造業投資較快增長。1-8月,全省制造業完成投資6878.5億元,同比增長13.8%,快于工業投資1.1個百分點。
高新投資異軍突起。上半年,全省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增長18.3%,快于工業投資5個百分點。武漢新芯、華星光電、天馬微電子等一批好項目落戶,為發展增添后勁。
一手抓淘汰落后,一手抓轉型升級。以數字化、網絡化、智能化為特征的智能制造興起,成為湖北工業的新生力量。
利潤增速高于收入增速,向質量效益要發展
湖北規模最大的產業是什么?
以一年新增約1000億元營業收入的高速成長,食品產業超越石化、汽車等產業,連續三年坐上千億產業“頭把交椅”。今年,我省食品產業規模將沖刺8000億元大關。
應對經濟下行壓力,食品產業突破市場瓶頸,打開利潤空間。
勁牌,秉承健康飲酒理念,釀酒實現自動化、中藥提取實現數字化……科技創新引領企業升級,繼續領跑全國保健酒行業。
良品鋪子,搶抓互聯網營銷機遇,線上線下齊頭并進,從區域小品牌迅速成長為全國品牌,商業新模式創造利潤新空間。
主動適應消費升級趨勢,食品行業激發了內生增長動力。今年1-8月,食品行業收入增長9.8%,而利潤增長16.1%,環比上升2.1個百分點。
食品產業是全省工業質量效益穩中有升的一個縮影。
利潤增速高于收入增速。1-8月,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利潤1386.3億元,增長6.4%,高于主營收入增速2.8個百分點,高于全國8.3個百分點,位居全國第七、中部第一。
盈利水平高于同期。1-8月,全省工業銷售利潤率為5.3%,同比提高0.2個百分點。
產銷率高于同期。1-9月,全省工業品產銷率為97.5%,同比提升0.3個百分點。
來之不易的“三高”,意味著湖北工業正在從規模擴張型向質量效益型轉型。
這,正是湖北工業發展的大方向。(湖北日報 記者 甘勇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