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圖為河北省懷來縣境內一古長城烽火臺頂部已成為碎石堆。長城保護專家表示,目前古長城保護面臨著“天災人禍”、利益糾紛、保護性開發不當等問題,迫切需要解決法規約束力不強、管理職能交叉、保護力量不足、無序無知開發等問題。 新華社記者 牟宇 攝
國慶長假剛過,寧夏鹽池縣長城保護學會的工作人員就忙碌了起來,一個接一個的咨詢電話和絡繹不絕的上門請教者應接不暇。相比于以前的門庭冷落,這種變化讓他們意外且驚喜。今年年中,鹽池縣有關方面出臺了一項新政——認領保護長城,由于突破了傳統保護方式的局限性,新政剛一出臺,立即引起當地社會的高度關注。認領,真的可以成為突破長城保護困局的創舉嗎?
“長城之鄉”的困惑
鹽池自古就是“西北門戶,關中要沖”,作為重要的軍事要地,歷史上遺留下豐富的長城資源。根據調查,鹽池縣現在擁有250多公里隋、明兩朝古長城,以及花馬池城、安定堡城、興武營城3座大城,高平堡、英雄堡、天池子堡等古城堡20多座,180多個烽火墩堠,還有長城關、八步站臺等明代軍事防御要隘。其中,長城關是全國唯一以長城命名的關隘,保存較為完整的隋長城目前在全國已不多見,鹽池因此被稱為“長城之鄉”。
然而,鹽池縣在長城保護方面屢屢望城興嘆。鹽池縣境內的長城都是黃土夯筑,千百年來的風雨侵蝕和地震等自然災害帶來的破壞甚為嚴重。加之過去保護力度欠缺,隨意取土、開路、打洞、挖掘等人為破壞更使之雪上加霜。目前,除深溝高壘保存相對較為完整外,鹽池縣總共四道長城中的三道已成為斷壁殘垣,特別是隋長城和固原內邊蠶食更為嚴重,現在只留下辨認困難的一些痕跡。
作為“長城之鄉”,鹽池縣竭盡全力致力于長城保護。目前,鹽池縣投資5000萬元,新建了東城墻北段196米、東城墻南段596米,續建縣城東甕城及北城墻工程。同時,鹽池縣還投資1億多元對城墻外側40米范圍內進行景觀綠化及硬化。但是,相比于全縣擁有的亟待保護的長城資源,這些投資遠遠不能滿足實際需要。為了“保護這‘最后的經典’”,阻止各種人為破壞,鹽池縣于去年9月成立了長城保護學會,保護學會對部分長城采取了圍欄保護。而對于自然侵蝕,由于技術原因,一直束手無策。
“雖然政府已經在盡全力保護長城,但從資金、人力、技術等多方面考慮,僅憑一縣之力是遠遠不夠的,還需要全國的力量?!丙}池縣長城保護學會會長張生英告訴記者。
出臺保護新政
為了突破資金和人力方面的不足,今年4月底開始,鹽池縣根據《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》和《長城保護條例》的有關規定,針對鹽池縣境內長城本身的特點和長城保護工作的特殊性,向全國公布長城認領保護的暫行辦法。經過一段時間的試運行,這份認領保護的暫行辦法于8月初正式對外發布。
這份辦法規定,凡是熱愛長城的單位、企業、集體、個人,都可以認領保護長城。長城認領采取實體認領和虛擬認領相結合的方法。
實體認領即給認領者劃定具體的認領保護區段,認領保護規模和認領保護時限,由認領者和長城保護學會根據具體情況現場確定;虛擬認領只是形式上的認領,不劃定具體的認領保護區段,認領者自愿認繳長城保護費。
新政對認領者的權利與義務做了明確規定:認領者對其認領保護的區段只有保護、宣傳責任,沒有所有權、使用權、占用權、處置權。單位、企業、集體、個人認領保護長城,可繳納一定的認領長城保護費,用于長城宣傳和保護等等。
此外,長城認領保護還需要經過一定的程序。認領者首先需向鹽池縣長城保護學會提出申請,在得到同意后,與鹽池縣長城保護學會簽訂捐贈協議,并領取《鹽池縣長城認領保護證》。
“在暫行辦法的基礎上,鹽池縣文物管理部門和鹽池縣長城保護學會也將積極創造條件,聯系國內外一切熱心長城保護事業人士,匯聚公眾的智慧和愛心,共同為保護長城和弘揚民族文化貢獻力量?!睆埳⒄f。
在8月初舉行的認領活動啟動儀式上,認領者的積極態度令主辦方充滿了信心。據有關方面的統計,截至目前,已有超過20個單位、30名個人認領了5000米長城和3個烽火臺,認領活動也逐步由鹽池縣走向全國。
(責任編輯 :葉瑋)
[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]